广济天下,德行百年,唐河县人民医院成就你健康人生!
 搜索:
首页 > 健康咨询 > 正文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5-04-14 09:43:08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约9300万,其中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高达2100万,这部分病人大部分会导致明显的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眼部并发症。临床上一直探索糖尿病黄斑水肿有效的治疗方法,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手术及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主要方法。传统激光光凝治疗相对安全、疗效作用持久,仍具有其无法取代的优势,但只对局限性黄斑水肿有一定疗效;玻璃体切割手术能解除一部分患者的DME,但手术风险及创伤较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由于其明确的副作用,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药物治疗能从发病机制上阻断DME的发生发展,其疗效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疗效相对较短,反复治疗的潜在危险及全身副作用需要更大样本量的长期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联合治疗减少重复治疗次数、提高疗效、增强安全性,可成为将来的发展趋势。现将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现状及优缺点介绍如下。
1、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
  激光光凝是治疗DME的传统方法。其机制是通过视网膜色素上皮吸收激光光能,进而导致光感受器细胞破坏,破坏的感光细胞由胶质瘢痕替代,从而减少外层视网膜耗氧,缓解内层视网膜缺氧,减轻组织水肿。激光光凝治疗主要分为局部激光光凝、格栅样激光光凝、改良格栅样激光光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研究组证实局灶性激光光凝对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CSME)具有良好作用。激光光凝治疗可使DME引起的中等视力丧失发生率减少50%。激光光凝治疗可以帮助黄斑水肿消退,提高或稳定视力,作用相对安全,具有其无法取代的优势,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其并发症包括激光引起的视网膜及脉络膜热损伤、旁中心盲点形成、对比敏感度下降、黄斑中心凹误伤、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视网膜脉络膜吻合等。但在3年的随访期内也仅有3%的患者视力提高3行及以上,10%~15%患者仍发生了中等视力丧失。可见激光光凝治疗尚不能有效治疗所有DME。
2、手术治疗
  目前玻璃体切割手术主要适用于弥漫性黄斑水肿伴玻璃体后皮质紧张收缩。已有证据表明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非牵引性DME与传统的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相比有着相近甚至更优的疗效。提示玻璃体切割手术也可作为非牵引性DME的治疗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水肿消退并不意味着视力改善。这可能是由于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发现的黄斑厚度变化并不意味着黄斑灌注及功能的改善,长时间的黄斑水肿引起了光感受器的功能障碍。这也解释了手术后解剖学改善与视功能提高并非完全相关。
3、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途径起到抗炎作用,下调VEGF表达,抑制眼内新生血管,促进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恢复等多种机制减轻黄斑水肿。目前临床多采用曲安奈德(TA)。但由于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副作用较大,目前主要采用眼局部给药方式。对激光光凝难以治疗的DME患者,对其行玻璃体腔注射TA可在短期内提高视力,但远期效果还不能肯定,因此,通常需要每3~6个月重复注射以维持疗效。糖皮质激素主要副作应包括高眼压和白内障,以及重复眼内注射引起的眼内炎等并发症。提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仍有较大的局限性。
抗VEGF类药物治疗DME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此类药物从发病机制上阻断DME的发生发展,较传统的激光光凝和手术等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抗VEGF药物可使约25%的DME患者获得更好的视力。需要指出的是,抗VEGF药物可引起心血管事件、肾功能异常等全身不良反应,以及眼部不适、前房反应、一过性眼压增高、玻璃体出血、眼内炎等局部不良反应,故其安全性问题仍需引起关注。由于抗VEGF类药物作用持续时间较短,重复注射的风险和经济负担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4、联合治疗
  近年来,各项研究在探索治疗DME新药的同时,亦有强调联合治疗的趋势。联合治疗可以减低单药剂量、减少副反应,增强安全性。联合治疗的具体方案有将激光光凝、手术、药物中的两者或三者联合。研究发现,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改良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DME,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或激光光凝。也有学者联合应用手术、玻璃体腔注射TA及激光光凝进行治疗,随访3年发现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3的患眼治疗后未见DME复发。分析其原因是先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可解除牵引,增加后续玻璃体腔注射TA通透性,提高视网膜组织对TA的吸收,手术后及时注射TA可使黄斑水肿稳定吸收,后再行激光光凝时黄斑厚度显著减低,有助于提高激光效果。提示联合治疗DME的疗效可能优于单一治疗。但联合治疗的具体方案和时间选择需要更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总之,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并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距离真正认识和彻底治疗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黄斑 水肿 治疗方法

上一篇:“月经不调”为那般?
下一篇:饮料大排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