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天下,德行百年,唐河县人民医院成就你健康人生!
 搜索:
首页 > 健康咨询 > 正文

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14-12-04 17:19:09   来源:   评论:0 点击: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老人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中年人标准
  
  ①感觉、知觉良好。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
  
  ②记忆良好。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
  
  ③逻辑思维健全。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确。
  
  ④想象力丰富。善于联想和类比,但不是胡思乱想。
  
  ⑤情感反应适度。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情绪稳定。
  
  ⑥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不轻举妄动,不压抑伤悲,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
  
  ⑦态度和蔼,情绪乐观,能自得其乐,能自我消除怒气,注重自我修养。
  
  ⑧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⑨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关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⑩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⑪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⑫保持正常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青少年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儿童标准
  
  一、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比躯体健康的意义更重要。现将测定心理老化的16个问题列表如下,你也不妨来测测:
  
  1.是否变得很健忘?
  
  2.是否经常束手无策?
  
  3.是否总把心思集中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事情上?
  
  4.是否喜欢谈起往事?
  
  5.是否总是爱发牢骚?
  
  6.是否对发生在眼前的事漠不关心?
  
  7.是否对亲人产生疏离感,甚至想独自生活?
  
  8.是否对接受新事物感到非常困难?
  
  9.是否对与自己有关的事过于敏感?
  
  10.是否不愿与人交往?
  
  11.是否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
  
  12.是否常常很冲动?
  
  13.是否常会莫名其妙地伤感?
  
  14.是否觉得生活枯燥无味,没有意义?
  
  15.是否渐渐喜好收集不实用的东西?
  
  16.是否常常无缘无故地生气?
  
  如果你的答案有7条以上是肯定的,那么你的心理就出现老化的危机了,要小心保护自己的心理了。
  
  健康与亚健康
  
  虽然人们生活的水平是在逐步的提高,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健康的问题。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亚健康不是健康的状态,而是非常危险的非健康状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表面上看是健康的状态,但是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就相当于保险丝即将断开之前的状态,而心理的健康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非常有必要针对心理的状态进行分析和解决。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1)智力正常: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2)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肌体功能的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3)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4)良好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变化,都将能够适应。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5)内省能力:人生本复杂,只有一个平静的心,不断内省自己的心态、行为,不断改进自身缺点,以无尘之雨洗涤心中的黑暗,才能立足于世。
  
  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义: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我们每一个人本应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于我们在生命历程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我们实际离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让我们运用心理科学保持我们自己和亲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较好的身心状态工作、生活,享受人生。
  
  健康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
  
  智力标准
  
  (1)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70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2)情绪标准。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3)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4)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③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研究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
  
  (6)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7)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如果一个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多动症,成人的焦虑抑郁症等都会存在注意力问题。一般5~7岁可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我。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10)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此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除此定义表述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的富有建设性发展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学者门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健康

上一篇: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下一篇: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表现

分享到: 收藏